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山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昆山市科学技术局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

  《昆山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委第114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14日

  昆山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落实《苏州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以及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和“4-1050”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到2026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硬核实力取得显著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力争主要科创指标再上新台阶。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0家,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不少于3000项。

  ——产业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到2026年,“2+6+X”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

  ——高端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到2026年,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顶尖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10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600人。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到2026年,高水平建设运营特色专业创新园区50个以上,累计认定各级各类科创载体25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每年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超5000家。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企业培育壮大工程

  1.2026年目标

  以“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为导向,着力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标杆,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质态,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到2026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4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超40家,上市企业达54家,新招引科技招商项目超3000个,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园区5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

  2.重点工作

  (1)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做强中小微企业,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带动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优高成长企业,完善全链条科创企业培育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锻造旗舰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上市行动,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金融办,各区镇)

  (2)加快科技企业招引。完善“2+4+5”科技招商工作体系,建强专职科招队伍、加强专项政策保障、布局特色载体支撑、优化考核激励办法、升级项目管理平台,加速招引一批科技企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项目。优化全球化科技招商网络,支持工研院、各区镇在先进地区设立科技招商联络站,在欧美、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离岸创新中心,面向全球开拓项目源。构建多元化科技招商模式,持续加强平台招商、活动招商、大赛招商、基金招商、载体招商,推动优质科技招商项目加速落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创控集团、市工研院,各区镇)

  (3)加快科创载体建设。按照“一特三提升”要求,积极推进全市工业园区加快转型,健全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体系,配置完善双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载体,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加快打造“一园一品”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深化实施《昆山市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布局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载体链条。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大企业孵化器,支持科研机构、优质运营机构建设面向未来的孵化器,遴选培育一批标杆孵化器,带动全市孵化器向精准服务、孕育产业、厚植生态转变。(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区镇)

  (二)产业技术攻坚突破工程

  1.2026年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质升级、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目标,着力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探索面向国际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对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2026年,新增技术攻关项目300项,累计培育创新联合体50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

  2.重点工作

  (1)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编制产业技术攻关清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面向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经济、信创安可等领域,加强产业分析研判,凝练形成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实施国际化“揭榜挂帅”项目,根据技术清单发布项目指南,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给予奖励。(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区镇)

  (2)强化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构建多层次技术攻关体系,实施新一轮祖冲之攻关计划,积极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机制,采用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方式分类组织实施,举全市之力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计划,深化实施《昆山市创新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凝练技术攻关任务,合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引领带动整体产业技术创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区镇)

  (3)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加快平台资源的统筹管理,坚持开放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对各类平台进行全面梳理,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加快构建综合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完善现有平台功能,建强维信诺蒸镀OLED显示创新平台、华测新药临床前研究等平台功能。围绕产业需求布局新平台,聚焦元宇宙、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平台,强化产业创新支撑能力。(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区镇)

  (三)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工程

  1.2026年目标

  坚持平台赋能产业,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到2026年,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集聚效应充分释放,全力争取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2.重点工作

  (1)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完善“昆山—苏州—省”三级实验室梯次培育模式,推动国重圣尧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新一轮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昆山工研院“中—乌先进材料研究院”争创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围绕装备智造、新型显示等领域,加快筹备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集成电路、材料检测等领域,布局建设苏州市重点实验室。深化实施清华大学“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专项”,联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开展未来产业前沿领域研发攻关,探索建设阳澄湖未来实验室。(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研院,各区镇)

  (2)构建高质量重大科研设施。服务保障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建设,聚焦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主攻方向,规划建设科学园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地球科学中心。充分释放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平台作用,探索构建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开放共享模式,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责任部门:昆山高新区,市科技局)

  (3)构建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创新中心建设,鼓励中科可控积极争创国家自主软硬件协同计算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性能计算芯片、存储等核心元器件技术,实现我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持续提升江苏省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推动中心加快集聚科研成果、搭建研发平台、组建膜产业人才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式发展。(责任部门: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市科技局)

  (四)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工程

  1.2026年目标

  充分发挥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带动效应,积极推动在昆高校紧贴发展所需深化基础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增强高校对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力和支撑力。到2026年,新增高校实验室3家,推动高校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5%。

  2.重点工作

  (1)加速基础研究投入。鼓励在昆高校聚焦产业所需深化基础研究,支持昆山杜克大学积极布局江苏省、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试点实施青年科学家计划,探索对组织实施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优秀青年科研团队进行接续支持,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杜克中心)

  (2)加速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昆山杜克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在昆高校根据产业导向优化学科设置,创造优质科技成果,畅通转化输出高质量产业渠道。实施昆山杜克大学卓越学者计划,吸引集聚一批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做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学科。实施昆山双创人才计划杜克大学专项,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人才,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杜克中心)

  (3)加速校企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支持在昆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设立各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我市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进北京大学昆山概念验证中心、昆山厦大创新中心等校地成果转化合作中心建设,常态化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快推进高校院所成果在昆转移转化。(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区镇)

  (五)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

  1.2026年目标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增强竞争力。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方位加强对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重大技术攻关领域人才团队支持。到2026年,新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600人、顶尖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10项,累计认定各级双创人才(团队)1700人,省级以上双创人才(团队)400名。

  2.重点工作

  (1)加大顶尖人才引育。深入实施昆山市“头雁人才”计划、昆山杜克大学卓越学者计划等顶尖人才政策,积极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平台作用,加快引进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优化项目评审模式,针对重大团队项目、海外人才项目,试行未落户先评审机制,精准引进海内外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关键少数”。(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杜克中心、市工研院,各区镇)

  (2)加大科技人才汇聚。升级人才政策体系,修订完善昆山双创人才计划、“头雁人才”计划,优化项目类别设置和项目评价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流程,提高政策实施效率。推行人才“举荐制”“以赛代评”,做好高水平创业大赛与人才计划的贯通认定,创新支持创业领军人才孵育项目,做大高层次人才项目“蓄水池”。用好“活动聚才”“高校吸才”“海外揽才”“以才引才”“市场猎才”“企业荐才”等招才引智渠道,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力度,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各区镇)

  (3)加大人才服务供给。围绕县域人才友好型城市打造,全面统筹集聚服务资源,构建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人才工作品牌。常态化开展人才科创企业专项服务月活动,深化“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为人才科创企业开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优化科创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贡献奖励等特色服务,完善学校、医院、商圈、文体生活圈等配套,深入推进“1+4+X”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环境。(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资规局、市卫健委、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市金融办、市工研院、市人力资源市场,各区镇)

  (六)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工程

  1.2026年目标

  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建立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强化中试孵化、对接交易、载体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变为产品、商品。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技术合同成交额15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

  2.重点工作

  (1)推进研发机构赋能产业。实施《昆山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市级研发机构建设专项,支持企业布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在昆设立实体化研发创新中心、内部独立研发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建立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引导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与企业需求对接,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同科研、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服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费用奖补等政策宣传,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委台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各区镇)

  (2)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深化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鼓励企业发布科技创新需求清单,壮大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效率。优化“验证—中试—孵化”融合链条,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成果转化平台,搭建一批示范运用场景,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完善创新产品采购制度,发挥政府采购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工研院,各区镇)

  (3)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建设昆山市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企业优化知识产权布局,联合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发明专利布局。引导科技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加快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夯实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体系,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和联络点,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给予维权援助。(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各区镇)

  (七)科技金融赋能助力工程

  1.2026年目标

  以科创需求为导向,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构建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到2026年,昆山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40项,全市集聚一批高能级风投产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矩阵基本形成。

  2.重点工作

  (1)构筑科创资本服务链。用好昆山天使投资基金,发挥产业资本中心链接创投、风投机构资源优势,“以投带引”吸引更多优质科创项目落地。强化市域股权投资的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市区(镇)联动的股权投资模式,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创控集团、市工研院,各区镇)

  (2)构筑科技金融服务链。积极推广“科创指数贷”,鼓励银行机构在昆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围绕创新全周期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分层分类支持高成长科技企业赴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加强“投贷联动”“保贷联动”等联动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灵活的股权资金、应急转贷、融资担保等组合式融资服务。(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科技局)

  (3)构筑科技金融产品链。发挥综合风险池效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专项产品、提供融资服务。积极释放“昆科贷”“昆育融”等科技金融产品效用,探索研发“高企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优化科创信贷模式,探索传统抵押物之外的新型抵押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八)开放创新合作拓展工程

  1.2026年目标

  树立全球视野,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增创昆山开放创新新优势。到2026年,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兑现金额达2000万元,新建台资研发机构300家,新增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项。

  2.重点工作

  (1)深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积极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辐射带动力。推进技术联合攻关,探索跨区域、跨领域协同攻关机制,推动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昆山超算中心、江苏省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等与各地重大科创平台全面深化合作。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协同。推进要素互通共享,深化与上海紫竹高新区在载体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强化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区镇)

  (2)深化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昆山试验区平台和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深化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支持在昆台资企业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或在昆设立台资研发机构、研发总部。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美康养等领域,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强化与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合作,搭建两岸中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建设两岸民间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联合开展祖冲之π计划科技交流等品牌活动。依托昆山金融改革试验区,以两岸金融创新合作为切入点,吸引台资金融机构集聚昆山、服务科技企业。(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委台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各区镇)

  (3)深化全球创新网络建设。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挥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作用,高效运作俄罗斯鲍曼技术大学昆山创新中心等平台。放大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昆山创新创业基地、昆山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集聚海外高端智力资源。强化重点国别科技合作,依托日本工业园、德国工业园、西班牙工业园等载体,建设一批国际化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海外离岸孵化器。(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研院,各区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昆山市创新工作例会机制,定期研究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区镇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围绕目标任务,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二)完善支撑体系。优化政策体系,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形成全市“1+X”的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拨+贷”“先投后股”支持方式,重点保障重大项目、重大载体、重点人才的资金需求。

  (三)深化任务督导。实行“挂图作战”模式,对照目标任务开展动态跟踪,定期通报任务完成进度。强化市区(镇)沟通衔接,加大对相关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推进力度,将相关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

  (四)营造宣传声势。做优昆山创业周、“祖冲之杯”昆山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广泛宣传科技创新先进经验、创新做法,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下一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山市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