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昆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2016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后,又用3年时间迈上了400亿元新台阶,2019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3亿元,收入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财政收入连创佳绩的底气来自于稳中向好的产业增势。随着供给侧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昆山市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贡献突出。而“民富、城强、企活、市场旺”的勃勃生机得益于减税降费、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持续释放的发展活力。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是光荣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昆山财政部门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公共财政支出80%用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位均衡发展。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政经分开”改革,制订3大类22个公共服务项目和支出标准,增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财政的有力支持让城乡老百姓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2019年,昆山市成为全国首个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735元,城乡收入比进一步收窄到1.933:1,是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努力打造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是勇当“热血尖兵”的重任。昆山市坚定不移走城市更新市场化封闭运作道路,朝阳片区、正仪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成立苏州第一家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三优三保”专项行动,助力城市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全面启动“美丽昆山”建设,让城市形态更美、面貌更美,全力推动城市精致化发展和“全新一跃”。
充分释放企业活力,是提升发展动能的基石。近年来,昆山市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增强企业获得感。据统计,仅2019年昆山市就实现减税降费106.2亿元,有力提振了企业信心和预期,激发了市场潜能和活力。同时,针对疫情冲击下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昆山市还创新推出“昆贸贷”“昆台融”“昆链贷”“昆农贷”等,进一步完善综合风险池产品体系,拓宽服务对象。截至今年10月底,12个子项、总规模10亿元的综合风险池,累计撬动银行新增贷款134.7亿元,惠及企业1411家,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着力维护市场兴旺,是维护经济繁荣的标尺。昆山市先后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加快创新转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专项用于培育壮大先导产业、巩固提升现有产业、激发释放创新动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远程异地开标、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等有力举措,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助力打造“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目前,昆山市市场主体总数超82万户,其中纳税亿元以上企业超80户,经济“引擎”动力更显强劲。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下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昆山财政部门紧紧围绕“五争五最五突破”三年行动目标,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积极参与制订并细化落实各项惠企暖企政策,成功争取上级各类资金超6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资本动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企稳向好,财政收入稳健运行。1-10月,昆山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4亿元,同比增长5%,收入总量、增量继续保持全省县级市第一。
昆山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保持冲刺冲锋的拼搏状态,为夺取双胜利、开启“十四五”提供坚强财力保障。